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春雅诗轩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更多»
搜索
查看: 12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乐后圣的《医道》是生命安全的关爱思维革命浪潮

[复制链接]

3

主题

3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00:3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文:陈晓明
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潮流,已经把每一种文化形态都不可阻挡地卷入其中,使之成为世界文化发展进程的一部分。每一种地域文化,只能在参与这种浪潮的过程中,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这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人类文化本身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每一种文化形式,都在其中寻找着适合自己的道路和位置。在这种只能选择应战的“文化战争”中,乐后圣先生认为中国的文化建设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华文化在经历了痛苦的认识之后,不得不面对时代发展带给我们的全新考验。可以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发展标志,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发展标志。它意味着我们不能以“关门”的方式保护我们的文化发展。随着多哈的那一声槌响,我们已经置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风雨中了。所以,认识这个时代的文化发展,并以此为出发点考虑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出路,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现实问题。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世界文化发展的洪流,就必须坚持两个方面的正确认识:一是正确对待我们的历史传统,二是正确对待外来的文化。我们对于人类文化发展规律的探讨,以及对先进文化建设的探索,最终都要归结为这一点、服务于这一点。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我们应该充满自豪感和自信心;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有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中华文化的未来和中华民族的未来一样,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任何“人类大同、普天同爱”的美好愿望都不可能自动实现。只有选择进取才能前进;只有坚持前进,才能在这个竞争的时代争取到自己的位置。可以说,中华文化要续写曾经的辉煌,就必须勇敢地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进程,只有到中流击水,才有可能“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正是中华文化面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必然选择。努力探索这种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寻求中华文化发展的时代动力是实现这种求索之路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一个文化研究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先进文化建设的征途充满艰辛,更充满希望。人类今天生活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或者说,人类生活于一个呈现出强烈的全球化趋势的世界格局之中。全球化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关注的一个关系到全人类发展和每一个民族生存的热门话题。然而,关于全球化的理解却存在着许多歧义,有人把全球化局限于经济活动层面,有人则把全球化从经济层面进一步拓宽到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在对待全球化的价值态度方面则存在着更多的差异和争论,有人积极欢呼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把它视作不可抗拒的世界历史潮流和将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的积极趋势,但也有人,特别是来自落后的或发展中国家的人士,对全球化持一种恐惧并且拒斥的态度,将全球化视作发达资本主义策划的新的全球殖民主义化。
当21世纪的人类眼光聚焦于自然灾害、经济疲软、战争威胁、文化恐慌、道德缺失、环境污染等等表象时,却忽略了表象背后的真实本质乃是人的身心健康危机;当人们忙于关注经济泡沫与文化泡沫时,却忽略了真正需要人们予以正视和理解的乃是人自身的身心健康的麻木化问题。人类自从依靠技术进步大幅度解决了生育存活率,摆脱了自然法则下的生存困境,似乎真的成为了世界的主宰。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人口爆炸给人类群体性的忽视公共健康而再次把人类推到一个新的困境之中。当人类的巨量人口递增给人类群体性健康危机敲响警钟并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公共政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时,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和社会大同理念的过程中,如果只有口号而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口惠而实不至,则反而会加重社会的心态失衡。生命健康与生命安全正在挑战21世纪的人类,人类灵魂的扭曲与瘟疫的流行正在吞噬着人类的身、心、灵的和谐,如SARS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威胁、无限的耗资和恐慌,使人类身、心、灵无法和谐,身国难安,世界恐慌,正值中国推动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的高潮, 2006年9月由南方日报出版社隆重推出了北京资深安全战略思想家乐后圣著《医道——身国共治的人本文明》并于2011年1月再版,《医道》依循东方文明智慧融合人类现代文明,解析人类和善和谐和平的希望!《医道》被东西方业界认为是东方医学的圣典,中华文明的瑰宝!
“道以医显”,医道是中国文化最集中的体现,阴阳、五行、中庸等观念在医道中无不尽显;另一方面,“从医入道”又是掌握东方传统文化精髓的快捷方式。《神农本草经》与《黄帝内经》、《周瑞》在东方文明典籍中的地位非常独特,它们在东方文明的典籍史上是以圣王命名的书。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在我国古代文化当中被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和大慈悲。所以,学习《神农本本草经》与《黄帝内经》、《周易》是培固我们智慧元气的学习,更是一种根本性的学习,《本经》同《内经》均提出了君臣佐使的原则,所以在古人眼里,身体就是天下,就是国家。中国人讲“修心、养性、正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皆以修身为本。 中医有一句话,叫做“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上医医国的意思,是“天下即人身”,就是掌控好了人身的人就可以治理整个国家。千百年来,什么都变了,但是人没变,人的本性没有变,而所有的思想都是从身体中发出来的。因此,无论世界如何风云变幻,世界上最高的学问始终是研究“人”的学问,而中国文化更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拿破仑有句名言:“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而中医理论认为,人的身体结构及功能决定了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所以中国文化一向都强调“从医入道”、“道以显医”,就是说如果你能把人体领悟了,把医道领悟了,那么你就有可能领悟天下之道。  
《医道》以《黄帝内经》为基础拓展了以人为本的生存权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黄帝内经》约成书于秦汉时代,它托名黄帝与岐伯的对话,它直接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心灵的和谐,自古以来它是人类关爱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东方智慧,也是人类疗治疾病与瘟疫的灵兰秘典,这部人类的思想圣典直接影响了东方人类社会儒释道医等传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其集中阐述了人类社会天地人和谐的正心诚意、中正平和、宽厚仁慈的思想。作者以社会哲学的视角触及人类生存哲学《医道》,是为了突破受现代文明冲击缺乏自信的现代人单纯以人为本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界限,使人类狭隘地依赖科学主义靠器械关怀生老病死的器物境界得以升华。《医道》关照以人为本的生存哲学,以身国共治的人本文明为纲要,以和善和谐和平为精义,阐释了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现代化同东方文明智慧融合,推动和平发展中国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举措。《医道》以中国的大成智慧哲学《黄帝内经》创新消纳了儒释道三家的健康思想,继承发扬了中华“修身齐家兼爱天下”的文明传统,是作者用生命践行谱写人本哲学与生命科学的乐章。《医道》是为了推动中医药主导人类生命健康事业的战略科学,《医道》倡导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医道》所倡导的身、心、灵的健康和谐既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发展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众所周知,没有个人的身、心、灵的健康,就没有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发展与世界的和平!没有健康,就没有科学的进步、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的幸福。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身心健康调治,是为了国富民强、兴和万邦,这就是身国共治的人本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努力构建和谐世界,是我们人类共同的使命!《医道》是人类思维革命的浪潮,是东方智慧文明对世界的贡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一键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更多»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春雅诗轩 ( 吉ICP备17005468号  

GMT+8, 2025-5-1 10:28 , Processed in 0.08186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